据统计,全球约有2.35亿人患哮喘,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哮喘的患病率为4.2%,患病人数达到4570万人。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有遗传倾向。一旦确诊为哮喘,就要有跟它长期战斗的准备。在这个漫长的斗争过程中,以下误区,请一定绕行!
误区一、误把哮喘当感冒
哮喘经常会和变应性鼻炎结伴同行。有些患者发病的最初症状是流涕、反复或持续咳嗽,或在呼吸道感染时伴有喘息,很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
误区二、哮喘只有儿童才会发生的疾病
一方面婴幼儿喘息和儿童哮喘临床很常见,部分反复发作的患儿可以发展为成人哮喘;另一方面,哮喘可以始发于任何年龄,包括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
误区三、哮喘都会“喘”
哮喘时刻都有喘息,不喘息就不是哮喘。其实哮喘只在急性发作时才会有明显的喘息症状,缓解期和正常人并无多大区别。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哮喘类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隐蔽得非常好,仅仅表现为长期的干咳或反复出现的胸闷不适、抽大气等,并没有明显的喘息症状。
误区四、哮喘是会传人的
真相:哮喘与传染性无关。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过敏性炎症性疾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哮喘发病可能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一定的环境相关性,但并不是病原体入侵导致的,与传染性无关。
误区五、哮喘好了就可以停药
真相:不少人家长认为孩子哮喘治得差不多了就应该“见好就收。其实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持久、规范的过程。哮喘控制的好不好,维持期的治疗才起决定性作用。哮喘的真正原因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当用药后症状缓解,这时候若过早停药,气道的炎症却还存在,就会导致孩子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便呼呼喘。
误区六、谈激素色变,不愿接受吸入激素治疗
不少哮喘患者和家属担心激素的副作用而不愿使用糖皮质激素。其实,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作为哮喘治疗的基础药物及一线药物,在规范化治疗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
误区七、得了哮喘 就不能再做运动了
得了哮喘是否可以运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在哮喘急性发作初期才需要尽量避免运动,待病情缓解再逐渐开展运动。如哮喘处于稳定期,可以常规开展各项有氧运动;对于未控制的哮喘,在做好预防措施前提下,可以适当进行运动。
误区八、哮喘老是发作是治不好的
首先不要失去治疗的信心,尽量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积极寻找导致反复发作的原因。科学对待哮喘,最重要的是遵医嘱规律、正确用药,定期门诊随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