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教育 > 健教知识 >
点击在线资讯

老年共病的管理

时间:2021-08-13

  什么是老年共病

  老年共病是指一位老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至少持续1年以上,需接受持续治疗或影响日常生活功能的疾病。这种慢性病不仅仅指老年人常见疾病(如焦虑、抑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还包括老年人特有的老年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白内障等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的慢性疾病)及老年综合征或老年问题(如跌倒、衰弱、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尿失禁、谵妄、睡眠障碍以及药物成瘾等)。患老年共病的老年人会表现出全身组织和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和功能减退。

  随着老龄化逐步深入,老年共病问题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全球65岁以上人群中,共病患病率在40%~56%。国内初步统计老年共病发生率约占77%。为此,关爱老年群体,关注老年健康,老年共病问题值得人们重视。

  老年共病的影响

  1、影响生活质量。由于老年共病患者身体功能下降,造成其生活质量相对偏低。

  2、增加老年患者住院率和死亡风险。

  3、影响医疗决策。通常老年患者会去多个专科就诊,医务人员则按各自疾病的指南制定临床决策,造成多重用药,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佳及不良反应出现等问题。

  4、医疗资源使用的增加,常出现多科室就诊、反复就诊、多重用药等情况。

  老年共病的管理

  老年医学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改善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强调整体性和个体化。老年共病的处理不是简单的疾病诊治叠加,而是根据老年患者个体的多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老年共病管理中需重视关键五个方面:

  1、制定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实现知情选择。

  2、了解循证医学的依据及其局限性。

  3、制定方案时充分考虑风险、负担、获益及预后。

  4、诊疗方案本身的复杂性及可行性。

  5、选择相对获益最大化、损害最小化且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