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如果不注意养生,很容易被病毒入侵。那么,秋分养生应该怎么做呢?
补气津
秋分时节,人体阳气由夏季的向外宣发转为向内收敛,出现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趋势,此时养生要注重平补,即平衡身体的阴阳变化,平补气津。常补水,多喝粥。喝水是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式。在补水的同时,还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等很适合秋分时节食用。
多食酸
秋日宜收不宜散,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秋燥易引起咽唇干燥、干咳、皮肤干裂等燥症,饮食宜清淡,适当进食一些脂肪,可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百合、银耳、秋梨、柿子等,滋阴润肺。同时,秋分的“燥”是凉燥,燥冷伤肺,可适当多吃一些清润的食物,如蜂蜜、黑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以适当多吃些白萝卜、胡萝卜等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
防秋凉
秋分之后气温明显下降,注意身体三个地方不能冻:头、肚脐、脚。头,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受凉后会引起头痛等。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外出时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注意保暖肚脐。脚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又汇集全身的诸多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足部寒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防秋乏
秋高气爽,是户外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适当增加亲近自然、平缓的户外有氧运动,如保健操、慢跑、快走、太极拳、爬山等。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耗人体之“阴”,所以锻炼要适度、和缓,并注意运动前热身。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秋季易犯“秋乏”,保持充足睡眠能预防疲倦、乏力。秋分过后,自然界的阳气趋向于收敛、闭藏,正所谓“秋收冬藏”。早睡既能补偿苦夏的少眠,也有利于收藏精气。
防秋悲
秋季燥热褪去,万物收藏,情志上也应当戒除急躁,平心安神。同时,秋季景色萧条,“秋风秋雨愁煞人”,容易使人产生抑郁、悲伤的消极情绪,愁绪郁积会影响身心健康。所以,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精神,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也可以多与身边的人沟通,排解不良情绪,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