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专题 >
点击在线资讯

四川手外科新生儿科多科室为黄鼠狼咬伤的3月藏族宝宝书写重生篇章

时间:2025-04-09

  西藏一位出生仅3月零9天的小婴儿,在父母上山采集虫草时,不幸被闯入家中的黄鼠狼咬伤。家属紧急将患儿从西藏送往成都,在前往成都的途中,患儿出现休克症状。抵达成都后,患儿被送往当地一家医院,该医院对休克的患儿及时进行了补液处理,随后患儿转入我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63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于2025年1月1日在我院顺利出院。

  野生黄鼠狼闯入家中咬伤患儿右面部和右手,两小时后才被发现。家属携其从西藏昌都辗转至成都,途中患儿已休克。且该患儿是早产出生,入院时体重仅 2.8KG,属于重度营养不良,伤情严重且复杂:

  一、面部损伤

  1.右面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这导致面部外观受损。

  2.腮腺组织部分缺损:腮腺是负责唾液分泌的重要腺体,部分缺损可能影响口腔湿润度和消化功能。

  3.面神经损伤伴缺损:面神经控制面部表情肌肉的运动,损伤可能导致面部表情不对称或丧失,影响患儿的表情活动和情感表达。

  二、手部损伤

  右手2-5指缺失:黄鼠狼咬伤导致部分手指缺失,无法再植。

  三、身体整体状况

  1.重度贫血:血红蛋白(HB)值仅56g/L,远低于正常值,可能导致患儿疲劳、乏力、免疫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2.感染严重:C反应蛋白(CRP)达56.67mg/L(正常0-10),降钙素原(PCT)为1.96ng/mL(正常<0.05),这些指标显著升高,表明患儿存在严重的全身性感染,身体抵抗力差。

  四、治疗面临的问题

  1.患儿病损重,感染重,动物咬伤,需定期行疫苗接种。

  2.基础条件差,早产,低体重,严重贫血,重度营养不良

  3.患儿面部缺损面积大,早产患儿没有可供修复缺损面的供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

  4.月龄太小,其术后照护问题难。

  救治历程

  患儿因外伤导致休克,在他院经过补液治疗后,于2024年10月28日转入我院手外科。由我院手显微外科医疗团队,李献和主任和张超、王跃东医师为主的医护人员为患儿实施了手术。

  第一次手术

  第一次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处理创面。由于患儿面部缺肉,暂时无法进行修复,因此先覆盖人工真皮,以养好创面,使其变得新鲜,为后续的修复手术创造条件。手术过程中,进行了面部和右手的扩创以及人工真皮移植术,并在术中输血40ml。

  第二次手术

  在有了第一次手术的基础后,患儿的创面已呈现出新鲜、洁净的状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具备了进行第二次面部修复手术的条件。术中,医护人员给患儿插入最小号气管插管导管时,患儿呼吸道反应强烈,进气阻力极大。这使得手术过程变得异常惊心动魄。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医护人员凭借专业的技能和冷静的判断,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成功克服了困难。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

  新生儿科,护航康复

  一、术后转至新生儿科

  为了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术后将其安排在新生儿科住院,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2.提供配方乳营养支持,确保患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3.加强换药护理,促进伤口愈合。

  4.定期为患儿接种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二、手外团队前往新生儿科查看患儿情况

  经过63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儿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问题终获圆满解决,面部严重感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从入院时的2.8kg,到出院时体重增长至6.1kg,患儿的健康状况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手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个科室的全体医护人员不懈努力与接力守护下,患儿于2025年1月1日顺利出院,为这段充满挑战的治疗历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